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二)
College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I)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志彥 
課號
CHIN8017 
課程識別碼
101 80230 
班次
03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402 
備註
總人數上限:2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詮釋與記憶】
「SDGs的跨國寫作實踐」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2015年聯合國所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包含17項核心目標、169個細項目標與230項指標,其內容涉及眾多「跨國性」社會議題。SDGs所指出的「社會平權」、「氣候行動」、「尊嚴生活」、「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衝突」難題,在各「區域」與「全球」皆充斥可見,亦是當今社會不可避免、亟待解決的「跨領域」課題。

本課程將主以「跨國」角度,搭配「當代文學」作品閱讀,進行SDGs的在地走讀與案例研究,並盼藉此產生「國際連結」,進而讓中文「閱讀與寫作」亦能夠參與全球邁向永續發展之進程。本課程所謂的「當代文學」作品,係指以白話文所創作,並有別於某種「傳統」或「古典」創作技巧的「新文學」、「現代文學」文本,包括散文、小說、現代詩、策展論述與攝影集的文學作品。在文本作品的選擇上,將搭配各項SDGs目標來強調與當代社會的文化連結,盼引導同學透過閱讀文本與案例,了解作品背後的思緒情感,也能察覺文學所反映的「時代感」與「社會性」,進而能運用口語或文字來表達對於各種社會議題的批判思考與自身感受。

循此,本學期將依SDGs的17項核心目標與「三階段寫作訓練」及「大學國文導論Ⅰ、Ⅱ、Ⅲ」進行課程設計。在全學期的課程安排上,將先依17項核心目標排定課程進度,共包含五大面向架構,分別為:「SDGs 1~5:從個人到關懷他者」、「SDGs 6~12:產業、能源、經濟消費、永續城鄉與減少不平等」、「SDGs 13~15:氣候變遷與水陸生態」、「SDG 16:制度反思」、「SDG 17:夥伴關係」。每週先由教師進行「指標」、「文本」與「案例」說明,而後帶領同學思考SDGs的「跨國」寫作實踐。本課程盼可藉此培養同學具關懷溫度的「跨國性」素養,亦盼能藉此厚植「閱讀與寫作」能力。

在期末文字報告的要求上,接受多元體裁文體之「文字寫作」作品。同學可個別創作文學,亦可個別或自行分組拍攝影片、主題式文學轉譯(影音錄製、剪輯與拍攝,皆需撰寫腳本),或擇定與課程具關連性的主題撰寫「論文」、「倡議文」(所謂「倡議文」,請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已可附議之提案內容:https://join.gov.tw/)、「應用文」、「採訪報導」、「策展論述」等作為期末報告。同學可將「平時作業」視為期末報告的系列篇章內容,將「平時作業」改寫而成期末報告;關於「平時作業」之要求,請看「成績評量方式欄」之說明。

本課程重視「閱讀與寫作」的視域訓練與表現,盼可強化同學論述或是說故事的關懷社會「敘事力」。每位同學所繳交的各類期末文字報告篇幅要求為3,000至5,000字(若三人一組,整組總篇幅要求則為9,000~15,000字,依此類推),報告主題需與SDGs具關聯性,教師將以此作為修課評量之依據。

本課程已融入「當代文學」知識與SDGs跨國視野,盼可帶領來自不同學系背景同學習得關懷社會的基礎寫作能力,進而強化各領域工作所需之「文字」技藝;透過閱讀SDGs「指標」與「案例」,察覺「真實世界」與「跨領域」思維的連結意義。
 

課程目標

一、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二、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三、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四、以「跨國」角度進行SDGs「指標」與「案例論辯」的走讀,搭配「當代文學」作品分析,強調多元體裁文體「文字寫作」能力,進而學習如何讓中文「閱讀與寫作」亦能夠參與全球邁向永續發展之進程。
 
課程要求

課前提問、課堂出席並參與討論、繳交平時作業與期末報告、於期中與期末進行口頭簡報。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賴和等著,鍾肇政、葉石濤主編,《一桿稱仔》,台北:遠景,1997。
呂赫若,《牛車》,台北:遠景,1997。
吳晟,《農婦》,台北:洪範,1982。
劉克襄,《失落的蔬果》,台北:二魚,2006。
李喬,《孤燈》,台北:遠景,2001。
張大春,〈飢餓〉,《四喜憂國》,台北:時報,2002。
張啟疆,〈如廁者〉,《導盲者》,台北:聯合文學,1997。
鍾肇政,《魯冰花》,台北:遠景,2004。
袁瓊瓊,《自己的天空》,台北:洪範,1981。
李昂,《殺夫》,台北:聯經,1989。
宋澤萊,《廢墟台灣》,台北:草根,1995。
伊格言,《零地點》,台北:麥田,2013。
楊守愚,《一群失業的人》,台北:遠景,1997。
吳俞萱,《沒有名字的世界》,台北:逗點文創社,2016。
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洪範,1994。
林立青,《做工的人》,台北:寶瓶文化,2017。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台北:印刻,2008。
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台北:二魚文化,2007。
吳瑪俐等主編,《2018台北雙年展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
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台北:晨星,2012。
陳思宏,《鬼地方》,台北:鏡文學,2019。
黃瀚嶢,《沒口之河》,台北:春山出版,2022。
何昕家主編,《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台北:新自然主義,2022。
張瑞剛,《SDGs與台灣教育場域實踐》,台北:全華圖書,2022。
Kohei Saito(齊藤幸平),林暉鈞譯,《人類世的資本論》,台北:衛城,2023。
Robert Gottlieb, Anupama Joshi,(羅伯‧高特里布, 阿努帕瑪‧喬旭),蘇采禾、朱道凱譯,《食物正義:小農,菜市,餐廳與餐桌的未來樣貌》,台北,早安財經,2018。
Latour, Bruno(布魯諾拉圖)著,陳榮泰、伍啟鴻譯,《著陸何處:全球化、不平等與生態鉅變下,政治該何去何從?》,台北:群學出版,2020。
Latour, Bruno(布魯諾拉圖)著,陳榮泰、伍啟鴻譯,《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台北:群學出版,2019。
Baptiste Morizot(巴諦斯特.莫席左)著,林佑軒譯,《生之奧義》,台北:衛城出版社,2021。
Barthes, Roland(羅蘭‧巴特)著,江灝譯,《神話學》,台北:麥田出版社,2019。
Berger, John(約翰伯格)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10。
 
參考書目
王家祥,1997《倒風內海》,台北:玉山社,1997。
李育霖,《擬造新地球:當代台灣自然書寫》,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
吳明益主編,《臺灣自然寫作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
蔡振興,《生態危機與文學研究》(臺北:書林,2018)。
黃建宏,《潛殖絮語》,台北:宣言製作工作室,2019。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2003。
陳榮泰,〈表達蓋婭的三種方式〉,《中外文學》49.1:145-157,2020。
藍建春,〈自然烏托邦中的隱形人—台灣自然寫作中的人與自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6:225-271,2008。
Michael Burawoy(麥克‧布洛維)著,林宗弘等譯,《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台北:群學,2005。
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著,程巍譯,《疾病的隱喻》,台北:麥田,2012。
Latour, Bruno(布魯諾拉圖)著,雷祥麟譯,〈直線進步或交引纏繞:人類文明長程演化的兩個模型〉,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STS讀本一: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出版社,2004。
Frantz Fanon(弗朗茲.法農)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2007。
Fikret Berkes(費克雷特.伯克斯)著,黃懿翎譯,《神聖生態學》,台北:網路與書出版,2023。
Jared Diamond(賈德‧戴蒙),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時報,2019。
Foucault, Michel(傅柯)著,莫傳民譯,《詞與物:人文科學的考古學》,上海:三聯書店,201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前提問」 
10% 
每次「課前提問」佔2%,請自第三週起提出,計分至多10%。提問可為任何與課程主題相關之問題意識,將於課堂時間進行討論。請填寫「課前提問表」於課前之週三先上傳至平台。 
2. 
「平時作業」 
15% 
「平時作業」共需繳交五次,請於第四、六、八、十、十二週上課前繳交(作業內容可回應自身的課前提問,亦可為修課心得或摘要,每次約450~550字,請依「平時作業表」格式繳交),每次3%,共計15%,將於課堂時間進行討論。同學可將五次「平時作業」,視為期末報告的前導系列篇章內容,將「平時作業」改寫成期末報告。 
3. 
「期中口頭報告」 
5% 
請針對期末報告之「構想」提出說明,簡報內容需包含SDGs相關性、體裁、方向、預期公開方式或參賽方式,每位同學10~15分鐘。簡報檔案請於第10週的週三(預計)前先上傳平台。 
4. 
「期末口頭報告」 
10% 
請針對期末報告之(預期)成果提出說明,每位同學10~15分鐘。簡報檔案請於第15週的週三(預計)前先上傳平台或寄給教師。 
5. 
課堂出席及參與討論 
20% 
請假請依照規定提出,無故缺席者視為曠課,無故缺席若超過三次出席率0分;教師將依課堂實際狀況斟酌評分。(出席率10%、參與討論10%) 
6. 
期末文字報告 
40% 
(內容35%、預期公開方式或參賽5%)請於期末截止日前繳交。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1.課程介紹與修課規定之說明
2.「閱讀」的三種「視域」學習
3.「寫作」的多重「視角」:陳思宏《鬼地方》 
第2週
3/01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散文文本」:吳晟〈人有不必欣羨〉《農婦》
「小說文本」:賴和〈一桿稱仔〉
「實際案例」:「貧窮」現象與文化成因探討
三階段寫作訓練Ⅰ:主題意識的形成
導論Ⅰ(敘事、分析與評述)

備註:
1.請自第三週起提出「課前提問」。
2.加退選確認後,第三週起將確定修課名單。 
第3週
3/08  SDG 2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改善營養不良
「小說文本」:李喬《孤燈》、張大春〈飢餓〉
「散文文本」:劉克襄《失落的蔬果》
「實際案例」:「食物正義」運動、「糧食與永續的社會神話」
三階段寫作訓練Ⅱ:分析與思辯
導論Ⅱ(邏輯、推理與論辯) 
第4週
3/15  SDG 3 確保健康與福祉:促進各年齡層醫療保健生活福祉
「小說文本」:張啟疆〈如廁者〉(《疾病的隱喻》)
「實際案例」:智慧醫療、「疾病與治療的文化表徵」
三階段寫作訓練Ⅲ:對話與論述
導論Ⅲ(文學寫作vs應用寫作)

備註:請繳交「第一次作業」。 
第5週
3/22  SDG 4 優質教育:有教無類、公平及高品質教育、終身學習
「小說文本」:鍾肇政《魯冰花》
「實際案例」:台灣的偏鄉教育與TFT(Teach For Taiwan) 
第6週
3/29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小說文本」:袁瓊瓊〈自己的天空〉、李昂《殺夫》
「實際案例」:「血液與身體的文化表徵」、「me, too」與界線

備註:請繳交「第二次作業」。 
第7週
4/05  【民族掃墓節停課一次】
SDG 6 淨水及衛生、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與再生能源
「小說文本」:宋澤萊《廢墟台灣》、伊格言《零地點》
「實際案例」:什麼是「水饑荒」與「海綿城市」? 
第8週
4/12  期中考週:專題演講或參訪取材(文學、影音、展覽擇一)

備註:請繳交「第三次作業」。

專題演講之規畫主題有二,分別為:
1. 「大學國文輔助教學演講:黃瀚嶢先生」 :自然觀察與書寫——當代博物學的敘事實踐
(2024年3月28日(週四)14:30-17:00)
2. 探索「社會能動性」的書寫意涵:從「SDG8:尊嚴就業」看見「弱勢與偏見」的「結構性」問題。 
第9週
4/19  SDG 8 尊嚴就業及經濟成長、SDG 9 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
「小說文本」:楊守愚〈一群失業的人〉、呂赫若〈牛車〉
「現代詩與攝影集」:吳俞萱《沒有名字的世界》
「實際案例」:「思辨生態恐怖主義」、「友善行人」 
第10週
4/26  學生課堂報告:期末報告構想說明
(SDGs、體裁、內容、預期公開方式或參賽方式)

備註:請繳交「第四次作業」。 
第11週
5/03  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小說文本」: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
「實際案例」:經濟、年齡、性別、族群、職業、土地正義 
第12週
5/10  SDG 11 永續城鄉社區: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
「散文文本」:林立青《做工的人》
「實際案例」:「韌性」、移民工、外籍看護社會

備註:請繳交「第五次作業」。
 
第13週
5/17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綠經濟、淨零減碳轉型、減塑廢
「小說文本」: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實際案例」:「地球啃老族」、「符號與刺激消費」
 
第14週
5/24  SDG 13 氣候行動、SDG 14 海洋保育、SDG 15 陸域生態
「散文文本」: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
「策展論述」:吳瑪俐編《2018台北雙年展_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2020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實際案例」:「全球暖化的騙局?」、「面對蓋婭」
 
第15週
5/31  學生課堂報告:期末報告預期成果 
第16週
6/7  1.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
「小說文本」:拓拔斯.塔瑪匹瑪〈拓拔斯.塔瑪匹瑪〉
「實際案例」:「法律、文化與道德」、SDGs電影介紹
2.總結:齊藤幸平《人類世的資本論》與SDGs的反思